贾雨鑫庭审现场(陈永其 摄)
“我要投案”,2019年春节前的一天,攀枝花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雨鑫神色匆匆、眉头紧锁的走进了攀枝花市纪委监委办公室,进门开口的第一句话说道。自此,一件挪用巨额公款的职务犯罪案件浮出了水面。
“我第一次挪用公款是在2015年7月,主要用于炒期货、还借贷,过一段时间我悄悄补上了账上的漏洞,公司没有任何人发现。”贾雨鑫在接受审查调查时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挪用公款的情形。“这一次侥幸‘成功’以后,尝到了甜头,我非但没有就此打住,反而让自己彻底忘掉了党纪国法的红线,就像破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几年里,贾雨鑫先后多次挪用公款共计700余万元从事营利性活动,并采取“挪前补后”的方式来隐瞒自己的违法行为。
“每次操作‘成功’,都增加了我继续干下去的信心,直到2017年下半年,我投资的期货出现亏损,填补公司账上的缺口让我费劲心思。”贾雨鑫回忆挪用公款的过程时说道,“2018年以来,我就基本上是在想方设法地掩盖我做的这些事情。”
由于其投资亏损越来越严重,公司账上的窟窿越来越大,贾雨鑫心里的恐慌也与日俱增。在他作出主动投案的正确选择之前,也曾内心纠结。是继续挪用公款“搏一搏”?又怕东窗事发;是主动投案自首?又有点不甘心。回顾投案前的心路历程,最终悬崖勒马的,源自他在自己小区公告栏看到的“一张特殊的海报”。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东区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对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利剑除弊”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问题,抓住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这一“牛鼻子”,严查截留挪用、冒领贪占、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突出问题。为突出宽严相济,该区纪委监委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广泛张贴通告,以海报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宣传,公开敦促违纪违法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交代涉嫌问题。通告明确对4月前主动说清问题的,综合考量性质情节、觉悟态度、后果影响等因素,可以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对限期内未主动说清问题的,一经查实,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看到那张‘海报’后,我知道我的问题是不可能瞒得过去的,与其整天提心吊胆的,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稳,最后还要被查出来,还不如主动交代来争取组织宽大处理。”贾雨鑫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历来注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纪律处分条例和监察法都明确规定,对于主动交代自己相关问题的党员干部,综合考虑问题性质、严重程度、认错悔错态度、退缴违纪所得等各方面情况,依纪依法分类处置,这充分体现了党对问题干部的宽严相济。”该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漫表示。
2019年9月,贾雨鑫因挪用公款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职务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鉴于其本人在接受审查调查期间的积极表现,该区纪委监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向检察机关提出了对其自首予以认定的建议。
“选择回来直面自己的问题后,我感觉踏实多了。”在庭审现场,贾雨鑫最终流下了悔恨和感激的泪水,“回想起之前做的那些错事,我深感对不起多年来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培养,感谢组织给我这个自我救赎的机会,让我有了从新开始的机会。”
“主动投案,贾雨鑫不是第一个人,更不可能是最后一个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一时糊涂、误入歧途的党员干部迷途知返,选择这条正确的道路。”该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何峻峰说,“同时,对于那些不收手、不收敛的腐败分子,我们加大震慑力度,让心存侥幸者、原地观望者抛弃幻想、打消顾虑,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作者:蔡永林 蔡宛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