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村上给你安排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每月的补贴都按时收到了吗?”近日,汶川县纪委监委督查组走进该县水磨镇凤凰村,就农村环境保洁员、草原生态管护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7类公益性岗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纪检干部在水磨镇向群众了解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履职情况(王绍敏 摄)
“去年1月,我被村里聘为保洁员,每天负责村里的卫生,每个月能按时领到990元的岗位补贴。”督查中,贫困户李兴中向督查组介绍说,自从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补贴按时发放,减少了家庭负担,自己也会把这份工作干好,回报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
在督查中,汶川县纪委监委要求各镇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镇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严防出现克扣、截留补贴资金等问题,确保扶贫岗位真正落“户”,扶贫资金真正送到贫困户手中。
为了让公益性岗位相关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体,汶川县纪委监委聚焦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政策落实等重点,主动靠前一步、下沉一线,通过不打招呼,采取随机抽查、直奔贫困户家中等方式,从公益性岗位设置、日常管理、补贴发放,全过程、全方面、全领域开展监督检查,这也是该县强化就业扶贫过程监督,着力保障乡村公益性岗位惠及贫困户群体的真实写照。
据悉,近年来,该县在开展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中,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必须全程进行监督,根据条件要求严格审核把关确定人员后,经张榜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才正式安排匹配的工作岗位。
“农村环境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主要优先安置无法外出务工且脱贫无力的困难群众。岗位评定程序把关严格,要经过个人申请、村上公示、向上逐级申报等多道程序,保证结果公开、公正、公平。”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张学林说,贫困户每天签到上岗,村里每月依照考勤情况上报镇政府,如贫困户外出务工,及时取消公益性岗位。
“上岗后,由村上提供相关劳动力证明图片等佐证资料,牵头管理部门审核后才发放岗位补贴。”县人社局副局长董薇告诉督查组,截至目前,全县7类公益性岗位共3194人,每月补助均由银行按时全额发放到个人账户。
同时,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超龄人员上岗、考勤签到表不实、分工安排不清、政策解读不一致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对有关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提出问题整改意见6条,督促其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抓好整改。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监督检查,巩固脱贫成果,大力纠治就业扶贫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和服务保障‘庸懒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助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真正发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辐射效果。”汶川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吴清表示。(作者:胡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