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市委明确提出,今年年底,灾后重建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要实现“双过半”,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城房重建完成30%;到明年“7·20”时,重建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超过75%的奋斗目标。
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二年的开局之际,天全县再次提振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天全状态”,全面加快灾后重建进程,全力“打硬仗”、“补欠账”,对天全发展方向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整,明确工作重点,细化目标责任,确保按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目标任务
年底前项目完工50%
农房建设基本完成
天全县规定在今年年底前,项目完工50%,农房建设基本完成;在明年7月20日前,完工75%,力争80%,同时不断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力争通过三年灾后重建,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项目进展
农房重建入住55.59%
拆迁协议签订95%以上
在农房建设方面,天全县规划实施建设新村聚居点22个,乐坝等部分新村聚居点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绝大部分新村聚居点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在新村聚居点推进的同时,散户重建也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9月底,天全县10690户农房重建已完工9135户,完工率85.45%(其中入住5943户,入住率55.59%);在建1555户,在建比例14.55%。3896户城房重建已完工596户,完工率15.3%;在建3300户,在建率84.7%。
在天全县旧城改造中,黄铜西城、东城北城等五大片区同时启动,涉及拆迁户5000余户。截至9月底,签订协议拆迁户达95%以上,其中东城北城片区达到99.9%,拆迁重建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截至10月10日,全县366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9.84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92个,完成投资43.82亿元;完工项目16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
确保举措
“五大亮点”为牵引
聚力“打硬仗、补欠账”
围绕目标任务,天全县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发展思路,抓住“灾后重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和扩权强县”三大机遇,坚持“突出重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四个重点,把“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生产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之路。“三生共赢”,核心在于经济发展。天全将聚焦优势转化,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全力打造“五大亮点”,充分展示天全灾后重建成果,以“点”的示范,带动“面”的发展,努力追寻“绿色崛起,重建跨越”的天全梦想。
紧紧围绕“水韵天全”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让城市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水,拥有较强的吸附力和聚集力。以绿色生态为背景,突出“彩”和“靓”,结合国道318线改造工程,开展沿线农房整体打造,展示“绿色生态、康养天堂”的形象。并依托沿线特色新村,打造具有天全地方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线,使景观大道与美丽新村浑然一体。围绕喇叭河国家4A级景区创建,加快万丈金山、万里云海、万亩杜鹃新景点建设,把喇叭河建设成为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旅游胜地。在产业发展上,天全县突出山葵、冷水鱼、猕猴桃、山药等10大生态产业,带动广大农户发展致富,实现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
为了确保目标实现,天全县一方面搞好“三结合”,下好“一盘棋”。坚持谋定而后动,精研政策、审慎拍板,系统出台思路和措施,避免仓促实施而吃“夹生饭”、炒“回锅肉”,将重建与发展相结合,将基础与产业相配合,将生态、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打好“组合拳”,赶走“拦路虎”。依托重建政策和资金,集中力量“推”、加大招商“引”、引导民间“投”。全民“总动员”,提升“软环境”。从班子抓起,坚持班子成员带头,带动全县干部群众抓落实、提效能,营造从上至下、从干部到群众、从国家机关到社会团体团结一心、共促重建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县干部群众在县委班子的领导下,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支持拆迁、加快改造、助推天全发展。切实加强氛围营造,传递社会正能量。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