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
同时发力
创新浪潮 澎湃向前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
精准发力
产业发展 新调新弹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
全面发力
和美乡村 拔节生长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
持续发力
筑牢屏障 上游担当
(一)
时代的发展轴上,总有一些关键节点,为我们标注方位、指引方向。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次来川视察,对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重要指示,赋予四川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任务。
在四川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这是悉心指导,也是殷殷嘱托。
两年,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者的刻度。国家战略中的四川担当、改革发展中的四川探索、民生实事里的四川温度……乘势而上、全力奋进,四川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二)
把握战略定位,才能找准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发力”重若千钧,不仅指明四川干什么、怎么干的路径,也让四川更加深刻理解——经济大省何以挑大梁。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战略课题,向“新”而行的四川勇于破题、全力解题。例如,推进全省“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建设,是“同时发力”的一个生动解法。为加速打通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堵点卡点,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川加快构建从创新成果发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沿途下蛋”,为四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对四川而言,“精准发力”体现在产业的主攻方向、升级路径、推进机制上。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的省份,四川一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不断激荡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全面发力”。全面发力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统筹各方、形成合力。四川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齐头并进,不断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场持久战。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四川“持续发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力量,往往孕育在攻坚克难中。牢牢把握“四个发力”,四川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升腾热气、涌动热潮、汇聚热度。
(三)
2025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四川力量蓬勃而有韧性。
这是开放的力量。一条三文鱼,最快48小时可从北欧捕捞地端上四川百姓的餐桌;开展“优势产品出海”活动和扩进口专项行动,“川行天下”活动签约订单超550亿元……抓好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四川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这是改革的力量。共建川渝高竹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欧林生物成都研究院,在重庆设立研发机构,面向两地,提供全方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川渝携手,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美美与共。
这是创新的力量。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在400多件展品中,来自四川的科技成果让参观者感受到创新中的“四川极限”;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成势,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如今,四川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链聚势提质,不断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记录下四川奋斗奋进、奋发奋起的历程。
目光投向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谆谆嘱托“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如今,盛夏时节,蜀道翠云廊古柏苍翠,浓荫蔽日,游客漫步驿道,感受“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正是对这一嘱托生动的回答。
成都往北,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要求。如今,一个个新科技手段,赋能文物的发掘、修复与展陈,让公众有了“触碰”文物的新窗口、新体验。
真实变化是动人的见证。作为曾经是全国最后一个实现“双通”建设目标的行政村,如今凉山州的阿布洛哈村已是一座“三好村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一切发展的最终指向是——人。精神的凝聚,还将释放无尽的力量。
发展,汇聚向上的力量,也激发向好的力量。四川发展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含文量不断提升,这些都在形塑——四川力量。
(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总体工作格局。
当前,四川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发展转型最吃劲的紧要关头。但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有国家重大政策加力提效,有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加持助力,四川决战决胜“十四五”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
新起点,新作为。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中找到关键变量,在历史的纵横对比中明晰发展方位,在对省情的深刻剖析中把握阶段特征,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勇往直前,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四川的发展将会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前景更广,势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贡献四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