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全方位公开!”对巴中市南江县桥亭镇木竹村村民老何来说,一场《规矩有约:村务如何公开》访谈节目看下来,里面讲的政策不仅有了大概认识,这句话更是一下子钻进了他的心底。用他的话来说:“这才是实打实的好政策。”
原来老何所在村属于旅游集镇规划范围,征地拆迁资金、扶贫领域项目资金数额巨大,曾经有村干部看红了眼,最终受到党纪和法律的严厉惩戒。这对一直热心集体公益事业的老何来说,拍手称快。
“以前没有找准方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以后我们把村务公开这个事抓牢,就不怕再有猫腻。”他一回到村就把新的想法和村上几名廉情员讨论起来。
2017年以来,南江县持续开展“十项专项治理”“村务公开试点”,村村建好公示栏,设置了村务公开微信群。但通过梳理案例显示,在征地补偿、项目招标等具体环节上,一些村组干部往往违背透明、公开原则,要么个人说了算,要么搞暗箱操作,滋生了“小微权力”腐败的土壤。
村务如何公开才能真正管住“小微权力”,才能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县纪委监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在《规矩有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村务公开栏不能“躲猫猫”,公开时限要新要快,公开内容要实要简,要从群众关心出发。同时要创新方式,丰富形式,只要群众想知晓就一定能查到。
主持人的一组案例通报犹如给在场的48个乡镇主抓村务公开的干部一剂“醒神汤”,抓不好村务公开工作也会受到纪律处分,以后到村督促工作也有了更硬的底气。同时,压在他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不但低保、优抚等日常民政资金公开是硬杠子,强农支农资金、扶贫项目资金一个也不能少。
让在场观众疑惑的是,一直以来只是知道村务公开工作是民政局管,没有想到农业局也还有责任呢。原来,村民最关心的财务公开是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
前些年因村干部频繁更替、财政资金没有专款专用、财务公开不走心等原因,大多数村财务公开都是“雾里看花”,也让主管部门很是头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务公开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加强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和财务公开督查力度,确保财务真公开、实公开。”县农业局农经站长饶志勇如是说。
如今全县都建立了全新的村务公开栏、完善了微信公开等方式,《规矩有约》节目通过政策解读和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清楚的划分,数据也要求更加简单明了,确保村民能够马上看到、看懂自己想看的内容。
“以前大家看不到,对村干部不信任。如今村务公开全面后,有什么政策、资金都晒出来了,干部行为更透明了。”今年79岁的和平镇鸣垭村村民何绪国说,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主要还是通过村务公开才真正知道村子里在做些什么事情。
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同时,县纪委监委要求公开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电话,积极推广“清风南江”微信公众号,引导群众利用“扫码监督”模式,及时反映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倒逼村组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村务公开耗时少、占地小,却蕴含巨大的力量。这个‘小支点’,能够撬动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助推建设全面同步小康步伐。”节目结束时,主持人满怀信心对全县党员干部号召道。(作者:杜小明
张雪梅 || 编辑: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