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天全县旧城改造黄铜西城片区新民街搬迁现场,搬迁户高德琼和一群中老年妇女摆起龙门阵;离新民街不远的解放街搬迁现场,高德琼的儿子袁强正和一搬迁户签订搬迁协议。
几个月来,母子二人一个为搬迁“5+2”“白加黑”,一个为宣传搬迁政策走街串巷。
盼新居
带头搬迁支持重建
从新城区拐入高德琼居住的解放街,原本狭窄难行的街道在雨后更加泥泞和拥堵。
高德琼的房子是一栋低矮的木房,年久失修,夏天阴暗潮湿,冬天四处漏风。
灾后重建中,该处规划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0多户住户都要搬迁后异地重建。近年来,坝坝舞走进市民平常生活,看着新城区的同龄人每天晚饭后都聚在一起跳舞,高德琼非常羡慕,对文化活动场所的期盼也就更加强烈。
今年3月初,旧城改造搬迁工作启动,高德琼率先拆除了自家的老屋。有了高德琼的带头,其余的住户也相继拆除了自家的房子。
按照搬迁政策,高德琼在离老屋50米左右的地方选择了一块宅基地重建。为了节约土地和资金,她将和其他搬迁户一起联建新房。
“老城区道路、排水等设施都非常落后,大家苦不堪言,一直盼望着城市改造建设。灾后重建中,县城五大片区同时进行改造,让大家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高德琼说。
根据旧城改造规划,搬迁重建户必须让出足够宽的街道,高德琼在原本不宽的面积中让出近20平方米。为了未来的幸福生活,高德琼选择忍痛割爱。
受影响
走街串巷宣传政策
高德琼是如何变成政策义务宣传员的?
“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黄铜西城片区作为天全的老城区,房屋受损严重。
黄铜西城片区旧城改造工作启动后,高德琼的儿子袁强主动申请到社区从事搬迁工作。“搬迁工作非常繁琐,登记摸底、签订搬迁协议、解决困难搬迁群众吃住等,都要工作组来做。儿子每天很早就出门,很晚才回家,星期六、星期日也在工作,一家人难得吃顿团圆饭,和儿子的交流也越来越少。”高德琼说。
看着儿子每天忙碌,高德琼觉得自己也应该为搬迁重建做一些什么。一次,她看到《新天全》上刊登有搬迁政策解读的内容,仔细阅读后,便产生了当一名群众搬迁政策宣传员的想法。
“许多人都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也没有耐心认真地把大篇幅的政策看完,如果把政策宣传转化成摆龙门阵,通俗易懂,大家也能接受。”高德琼说。
此后,高德琼便通过搬迁中的具体事例,和大家拉家常、摆龙门阵,宣传搬迁政策。通过事例解读之后,很多搬迁户很快就可以根据自家人口,算出自己能够拿到多少补助,并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的安置方式。
当上搬迁政策宣传员,高德琼每天走街串巷,生活更加充实,与儿子交流的话题也更多了。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