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审查调查中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用政策感召教育挽救,以关心爱护唤醒感化,做细做实人文关怀,切实在“治病救人”上久久为功,实现了案件办理8年“零申诉”。
雅江县受处分干部接受县纪委监委回访教育后与干部群众分享感悟(袁磊 摄)
宽严相济的政策感召让纪法约束有了“硬度”
2017年9月,该州人社局劳动监察科原副科长王蒙滥用职权,先后3次篡改公务员考试成绩,涉嫌严重违纪违法。2017年10月,王蒙被给予开除公职处分。
“之前听别人说,面对纪委监委审查调查时,只要坚持不开口,他们就无法核实。如果侥幸的话,‘罪名’就落不到自己身上。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在接受办案人员释纪释法教育后,王蒙感慨道。
“针对当时王蒙心存侥幸,对抗情绪较强等特点,我们及时调整策略,采取‘两步走’措施。一方面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作为调查谈话‘开篇’,讲初心讲使命,唤醒王蒙作为党员干部的良知;另一方面依规依纪依法向王蒙明确指出行为后果,表明审查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帮助其认清形势。”州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彭廷君回忆当时的情形表示,正是有了纪律的“硬度”,王蒙越发清晰感受到在组织面前“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放弃对抗和侥幸心理,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真心认错悔错
彭廷君还介绍说,这些年州纪委监委坚持因人施策,注重用党章党规党纪、理想信念宗旨做好被审查调查对象思想工作。对存在侥幸、对抗、悲观等复杂心理的被审查调查对象,在给予审查调查压力的同时,又为其点明出路,不断消除被调查人员对立对抗情绪,切实保障审查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让思想转换有了“力度”
“当时我万念俱灰,只想‘破罐破摔’,谁知道家人没有放弃我,组织也没有放弃我,在关键时刻关心我的健康,耐心疏导我的情绪,我确实应该积极配合……”丹巴县干部汪金寿在忏悔时说道。
在担任县林业局局长期间,汪金寿严重违反廉洁纪律,2018年4月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留置期间,汪金寿思想包袱严重,加之患有疾病,经常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一度导致审查调查进程缓慢。为此,州纪委监委及时开辟医疗救助“绿色通道”,派专人专车送汪金寿到定点医院检查治疗,并借取证时机看望其家人,将家人要求积极配合调查的嘱托转告给汪金寿。
在政策感召及亲情感化的双重温暖下,汪金寿在与审查调查人员谈心谈话过程中,终于化开内心“坚冰”,放下思想包袱,主动配合审查调查工作,案件办理进程得以有序推进。
“以教育人、挽救人、转化人为目标,全面详细了解掌握审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选择话题开展针对性谈话教育,增进了解,拉近距离,激发其情感共鸣,不断促进思想转变。”据州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央西介绍,近年来,通过审理环节的关心关怀及其思想教育,15人打消申诉念头,103人形成忏悔书和反思材料。
春风化雨的回访教育让组织关怀有了“温度”
2018年3月,雅江县恶古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导致国家森林资源严重损失,恶古乡原党委书记张建红因监管不到位,负主要领导责任。2018年4月,张建红被给予撤职处分。
在收到政务处分后,张建红一时间难以接受,情绪低迷,存在自暴自弃的倾向。该县纪委监委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张建红谈心谈话,向其普及《甘孜州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办法》和《甘孜州受党纪政务处分人员的重新启用办法》。在县纪委监委的回访教育帮助下,张建红克服了消极懈怠情绪,在日后工作中积极作为,成功调解重大纠纷4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起。
近年来,州纪委监委开展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5600余次,办理解除处分200余人,开展交心谈话、回访教育、跟踪回访等1500余人2000余次,最大限度帮助问题干部重整思想再出发,提高了案件后续处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治病’与‘救人’上双向发力,既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厉惩处违纪者、问责不为者,同时又对受处分人员采取‘面对面谈话、一对一疏导、点对点走访、广对广评议’等措施,最大限度帮助‘病愈’干部重整思想再出发。”州纪委副书记、州监委副主任宁凯表示。(作者:伍鼎献 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