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小微权力”监管,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村(居)务公开新模式,不断推动村(居)务公开规范化精准化常态化,将村务公开真正打造为“阳光工程”,向群众交上了“明白账”,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阳光小报”。(周健 摄)
“小梅,我们第一季度的‘阳光小报’已经出来了,给你送一份!社区工作动态、财务收支、惠民资金的发放情况,在上面都能看到。”
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百梯社区党支部书记伍成萍在入户走访时,随身携带着第一季度新鲜出炉的“阳光小报”,每走一户,发放一户。
“‘阳光小报’送到我们手中,社区每一笔开支、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用了多少,群众都知道,都可以监督……”百梯社区居民陈荣珍直夸“阳光小报”好。
以前一个固定在墙上的居务公开栏,如今变成了走村串户,飞进百姓家的“阳光小报”。据伍成萍介绍,为让群众更便捷了解村(居)务公开内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百梯社区充分利用群众到社区办事或者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入户开展工作时机,把“阳光小报”发放到群众手中,就是希望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要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探索村级组织监督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三公开’机制……”最近召开的四川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强化“小微权力”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村(居)务公开监督新模式,不断推动村(居)务公开规范化、精准化、常态化,将村务公开真正打造成为“阳光工程”。
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九曲河村村主任刘利展示“当家人”微信群讲课内容。(吴威 摄)
“村里的水泥路加宽了,文化广场公厕快要修好了,藤椒产业园又要分红了,虽然长期在外打工,但村里的大小事情我都很清楚,‘当家人’微信群会经常宣传,通过手机随时都可以了解。”泸县复兴村在外务工的巫良兴奋地说,看到村里发展这么好,他也打算回乡搞藤椒种植。
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近40万人在外务工,单是复兴村就有近1700人,占全体村民的40%。
秉承“群众在哪公开就延伸到哪”工作理念,县纪委监委在全市率先探索创设“微课堂”,村干部利用“当家人”微信群以“语音+图文”的方式,就村务公开事项进行“直播式”讲解,与村民在线互动答疑,让在家群众足不出户、务工群众在外地也能及时了解村里动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另外,还通过“村村响”广播、院坝会、农民夜校、村民大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开,拓展公开载体和渠道,确保公开内容覆盖各类人群。
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纪检委员向群众讲解村务公示栏内容。(李建 摄)
“今天的村民代表大会,由村纪检委员宗世良和3名村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现场收集问题、调解矛盾、作廉洁宣传,确保唱票公开不走形式不走样。”近日,自贡市沿滩区邓关街道太源村1组负责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拿着账本向村民代表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村组收支明细。
在沿滩区,纪检监察机关把村(社区)财物管理和公开纳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探索公开唱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异村互查”等方式,推动村级公开更加彻底透明。同时,由区财政局牵头,紧盯突出问题,通过限期自查自纠、采购第三方机构服务等方式,分步开展自查和抽查。专项整治以来,查纠清退资金16万元,5名干部主动说清问题;发现问题152个、整改129个,受理问题线索15件、办结13件。
“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排查各村(社区)财政奖补资金、代收代管资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和公示公开等情况,我们将结合发现的问题,督促行业部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和公示公开规范化、制度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凉山州会东县杉松社区村民在阳光便民监督大数据平台查看村务公开情况。(张君顺 摄)
“你看,在‘会东清风’微信公众号上,点‘监督平台’就可以看到你们乡上、村上的‘三务公开’情况了,还可以语音播报呢!”在凉山州会东县乌东德镇洛佐村,村党支部书记曾云昌正拿着手机向群众介绍线上村务公开平台。
据悉,为了方便群众参与监督,县纪委监委在做实“三级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公开方式,充分借助“会东县阳光便民监督大数据平台”,新增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板块,督促指导全县19个乡镇(街道)及204个村(社区)按季度对党务、政务、财务等情况进行“线上”公开公示。同时,还在微信公众号上专门开设“监督平台”,和“会东县阳光便民监督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交汇互通,让群众在手机上就能够查看相关信息,发现问题还能通过微信平台一键举报,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拓宽了监督举报渠道,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通过督促打造村(居)务公开“新样本”,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小微权力”的监督,不仅向群众交上“明白账”,也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作者:苏泓博 供稿:自贡市纪委监委、泸州市纪委监委、凉山州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