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纪委监委会议室,几名纪检监察干部正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近期开展的2022年海淀区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工作。
相比以往,这次考核工作有了新变化——政治监督涉及的各项重点内容落实情况被细化为清单纳入其中。“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是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为纪检监察机关设定的一道‘必答题’。锚定这一目标,大家凝心聚力、干劲正足。”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鲍雷说。
明内涵——“结合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开展新一轮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海淀区纪委监委的一项“大工程”,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街镇纪委均同步参与。1月10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张凡冰随检查组前往市区北部,对刚成立不久的海淀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进行动态抽查。
一天的时间里,对照检查表中列出的9方面100余项要点,张凡冰和同事们分工配合,根据公司特点找准切口,重点发现其在贯彻党中央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公司一把手及重要岗位人员开展一对一谈话,全面摸底政治生态。
进入纪检监察队伍十二年多,张凡冰认为,做实政治监督,首先要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发现并及时纠正政治偏差,是这项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来说,就是要对标对表,看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行动落实、履责担当中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这也是我们对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进行延伸拓展的原因。”
一位监督检查室干部告诉记者,区纪委监委已经连续两年制作“五小”警示教育片,面向全区党员干部播放,“很多看似是细节问题的‘小钱’‘小节’‘小事’‘小便宜’‘小疏忽’,日积月累就会演变成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的堵点淤点难点。必须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以中关村闻名的北京海淀而言,也是加快国际一流科学城建设、打造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的关键之年。鲍雷介绍,2022年底,海淀区GDP突破万亿,占北京市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经济压舱石地位凸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研、信息、金融业占经济总量70%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199.7万人。
“对于政治监督,要结合海淀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的定位去把握。”鲍雷说,“学习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处理好监督与发展的关系,促进而不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开展政治监督的应有之义。”
抓重点——“立足实际有的放矢,防止政治监督虚化、泛化”
1月16日,北京灵动音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孙昊昱来到位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办公地,研究“口袋乐队”APP的更新上线事宜。对于这家小微企业而言,能够成功完成产品迭代,东升镇连续6个月的房租减免政策“帮了大忙”。
这天上午,海淀区东升镇纪委书记刘源在镇党代会年会上递交了一份工作报告,里面记录着镇纪委对房租减免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过程——每周联系各集体经济组织盯减免进度,定期与镇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办公室等业务科室召开推进会,推动打通突出堵点……各方协力之下,2022年,东升镇所辖10个集体经济组织共有1814家小微企业享受到房租减免政策,总金额达2.72亿元。
“政治监督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监督检查来实现的,这些问题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在东升镇,无论是民生福祉还是生态环保、营商环境,我们政治监督的内容始终紧扣党中央的最新要求,紧扣本地区高质量发展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刘源告诉记者,今年镇纪委计划围绕东升科技园二期、三期建设等强化监督,跟进护航重点项目落地。
面对政治监督这个重大命题,海淀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把准监督方向,明确监督重点,着力提升监督的精准性、针对性。
提示音响起,海淀区纪委监委驻中关村科学城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张立德打开内部工作系统,一份科学城有关处室上报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进展材料映入眼帘。细读全文后,她操纵鼠标,在“牵头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科技应用场景、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区级配套措施,并发布申报指南”一句上作了高亮标记,打算将其作为下个月实地走访的重点,进一步了解措施落地成效。
自建立重点任务进度月通报机制以来,张立德已经收到了十几份类似的材料。通过梳理相关内容,纪检监察组既可以初步研判战略落实方向是否存在偏差、整体工作进度是否符合要求,为后续监督奠定基础;又可以掌握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协调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专章部署、统筹规划,这些内容与中关村科学城的联系十分紧密。”张立德告诉记者,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坐落着北大、清华等36所知名大学,中科院等96家科研院所,3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以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在与驻在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纪检监察组确定了两个实验室项目建设、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3项重点任务,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以及涉企“接诉即办”等重点问题,除建立月通报工作机制外,还通过列席管委会办公会、工作调度会、现场走访等形式以点带面推进监督,效率显著提升。
“结合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瞄准重点有的放矢,这是防止政治监督虚化、泛化的必然要求。”张立德说。
聚合力——“构建联动工作格局,确保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走进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多功能指挥大厅,一张高5.8米、长19.2米的电子大屏格外醒目。在其背后,由城市管理等55个应用、20万余个传感器构建起的智能化基层治理“大脑”,正以每秒2028万亿次的计算水平高速运转着。
大年三十,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主任于腾飞还值守在岗位上。为指挥调度会议系统提供保障的同时,他还惦记着另一件事——近期即将召开的中心民主生活会。
进入“一把手”行列不到半年,于腾飞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监督传导的压力。“区纪委监委经常要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驻政府办纪检监察组通过面对面交流,跟班子会、党组会,开展下沉式监督等多种方式,对权力运行情况进行‘体检’,将监督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方面。”于腾飞说,这次的民主生活会,也会有纪检监察干部现场参与,“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关键少数’的思想认识不断提升,更加明确了把任务落下去、让单位政治生态好起来的目标。”
推动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盯住“领头雁”是海淀区纪委监委的突破口之一。张凡冰介绍,除谈心谈话、述责述廉、约谈提醒等“固定动作”外,区纪委监委还在尝试借助智慧监督平台,将相关指标转化为分数,对“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画像式”量化评价,“难度很大,但我们会坚持探索下去。”
既要靶向发力,也要完善机制。接受采访时,区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蒋人庆提及频率最高的就是“联动”。
“过去一年,全区共有22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体量大、头绪多。我们构建联动工作格局,开展‘派单式监督’,全面梳理项目与各职能部门的关联度,将任务分解到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街镇纪委进行跟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蒋人庆说。
去年11月,蒋人庆在一次会议中了解到一个情况: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有7个项目进展相对滞后。区纪委监委随即深入各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谈症结、找对策,形成破题合力。
“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方方面面,政治监督也要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在蒋人庆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2023年1月计划新开市区重大项目监督情况表,其中涉及的单位、地点旁边已经写满了批注。他说,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项目相关的重点单位、重点企业走访,畅通对接机制,确保监督常在、形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