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华乡就职纪委书记的第一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怎么办?我知道这是一种对心里不安的掩饰,也是对未来开展工作的迷茫。从此我干的事是“得罪人”的事,这是我对纪检监察工作最初的认知。
曾经在财政战线工作了7年,当跳出舒适圈的时候,不适应感涌满全身的,也是因为缺少自信吧,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一段时间心中都有惶恐和焦灼,惶恐的是自己能否真正挑起这份重担,背得起纪检人的荣光,焦灼的是或许今后有很多工作会让我一头雾水,茫然无措。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这段未知的“旅程”……

学习《监督执纪规则》
“你是乡上下来的纪委书记哇,我给你反映一个情况,我们村书记给他女儿办了‘升学酒’,村主任也给他儿子办了‘满月酒’,你们纪委对这事管不管?”,一位老乡在村道边喊住了我。我站在原地懵了几秒,没想到才刚上任就有老乡认识我。“好的,我们一定会去调查处理的。”
接下来的工作着实让我犯难,该怎么入手去调查核实呢?程序步骤有哪些,依据规定在哪里,都让我无所适从?于是抱着新手上路的心态,一遍又一遍地向县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同志请教,问清楚了执纪审查的相关流程,了解了相关依据和规则后开始调查核实办理我人生中的第一件党员违纪案件。村支部书记是党员还好说,但问题来了,群众反映的村主任不是党员,不能走党纪审查的程序,又该如何处理呢?只得再去请教“老师”,“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自治组织,如何监督村主任、小组长确实颇有争议,没有明确的处理依据,可以充分征求党委意见”。在基层工作中,其实有很多尴尬和困境,监督不到位就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的处理也会惹来非议,同时处理也必须要按规定讲依据。最后在充分征求乡党委意见后对该村主任进行全乡通报批评并将该问题线索予以暂存。不久之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出台,就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行公职人员有了明确的处理依据。我明白制度体系的日臻规范和完善,是为监督执纪工作扫除了质疑和障碍,使我们可以更加理直气壮的监督。后来,我也执纪监督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发现问题的窍门,就是搞突击,杀回马枪,暗访摸排等一些监督技巧,工作上也愈加得心应手。
去年8月,某村支部书记找到我说“女儿考上了大学,亲戚朋友非常关心,想办一次宴席招待一下”,被我严词教育之后打消了念头,事后我觉得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其实就是预防在前,哪怕多做一点也是好的。
预防教育工作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我们新华乡还有一道独特的保护屏障,那就是“家风代代传,廉能孝亲长”,乡上近年来也涌现了一大批孝道亲长、廉能正直的优秀楷模。家风是一道极好的“助廉剂”,每每看到贪污腐败者的忏悔,我就对家风助廉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县纪委的鼓励支持下,依托新华乡孝廉文化的丰厚底蕴,我们挖掘整理了孝廉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并对其进行文化升华,在孝廉村建立了“天全县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风促廉”活动,充分发挥孝廉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全乡党员干部都成为家庭美德的传承者,社会新风的倡导者。
不知不觉从事纪检工作已经2年多,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交流汇报、抽调锻炼,已经逐渐掌握了一些监督手段、教育方法、调查措施和审查技巧,也得到了一些工作上的方法,逐渐适应了乡镇纪委书记的角色,不再是困惑的单打独斗,眉毛胡子一把抓,懂得握住《监督执纪规则》的宝典,践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这段特殊而又奇妙的“旅程”带给我的是内心的成长、价值的充盈、信仰的升华。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的是人如伞骨的正气,要的是观人入微的火眼,要的是看淡质疑的轻快,要的是宠辱不惊的豁达,更要矢志不渝的初心。我想,若干年后,我会庆幸曾走过这段纪检人的路。我会始终坚守作为纪检人的初心,永远记得自己接受的第一堂课是忠诚、干净与担当。
作者:新华乡纪委书记 毛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