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镇纪委就日常工作中检查出的问题对干部进行提醒教育(罗爽 摄)
日前,村建制调整工作正在遂宁市船山区紧锣密鼓地进行,广大乡镇党员干部都在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然而,一些细微的问题也从中暴露出来……
2019年11月,原船山区河沙镇梓桐村、板桥村、玉屏村合并成新村——梓桐村。新梓桐村合村后,相关低保申请对象的审核、评议结果却迟迟没有进行公示。这导致村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有群众怀疑低保评审里面是不是有“猫腻”。
原梓桐村廉情监督员蒋承志搜集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将该情况反馈至河沙镇纪委书记张榆彬处。
经查,该区10月底启动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11月,村建制调整也全面拉开。实际上,梓桐村低保清理工作已完成,但由于村建制调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村干部顾此失彼,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村建制调整上,因此低保评议通过名单没有及时公示,引发了群众猜疑和误会。
鉴于此,河沙镇纪委根据区纪委监委廉情“诊疗”系统工作机制,启动对梓桐村村干部的提醒工作,督促该村抓好村务公开,加强对群众政策的宣传引导,并向该村村干部分别发送提醒短信,避免了干群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发展。
据了解,2019年初,为实现监督触角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船山区纪委监委创新实施廉情“诊疗”系统。该系统以“常态诊廉+逐级分疗”模式,区、乡、村三级廉情监督站为依托,构建“横不留缝隙、竖不留断层”的监督体系,而乡(镇)纪委和村(社)廉情监督员监督委员会便是这体系里面一重要的环节。
该监督体系通过每月定期搜集全区党员干部正反两面廉情信息,汇入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廉情数据库,并对廉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提醒,达到对被监督对象及时咬耳扯袖、提醒警示、督促整改的目的。
目前,廉情“诊疗”系统已经在区卫健局、区教体局、区司法局、河沙镇等4个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对所在单位内的中层及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情档案。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收集廉情信息521条,涉及相关党员干部272人,20人被取消年终评优评先资格,1人收到黄色警示通知书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9人收到蓝色提醒通知书被区委分管领导约谈,243名干部因“小微”问题被短信警示。(作者:罗诺飞 颜怡)